【13经指的是】“13经”这一说法在传统文献中并不常见,通常我们所熟知的是“十三经”,即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的13部重要著作。它们是古代士人学习、考试和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总结
“十三经”是指中国儒家思想体系中被官方认定的13部经典文献,涵盖经、史、子、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们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以及后来加入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再加上《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等。
二、表格:十三经一览表
| 序号 | 经典名称 | 类别 | 简要介绍 |
| 1 | 《诗经》 | 诗类 |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
| 2 | 《尚书》 | 史类 | 又称《书》,记载上古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文献和言论。 |
| 3 | 《礼记》 | 礼类 | 记载周代礼仪制度及其理论,是儒家礼学的重要经典。 |
| 4 | 《周易》 | 易类 | 又称《易经》,包含卦象与爻辞,是占卜与哲学的重要典籍。 |
| 5 | 《春秋》 | 史类 | 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曾对其进行修订。 |
| 6 | 《论语》 | 子类 |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本。 |
| 7 | 《孟子》 | 子类 | 记载孟子的思想与言论,强调仁政与民本思想。 |
| 8 | 《大学》 | 子类 | 《礼记》中的一篇,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 9 | 《中庸》 | 子类 | 《礼记》中的一篇,强调中和之道,是儒家哲学的重要篇章。 |
| 10 | 《周礼》 | 礼类 | 记述周代官制与礼仪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
| 11 | 《仪礼》 | 礼类 | 记录各种礼仪的具体形式,如冠、婚、丧、祭等。 |
| 12 | 《公羊传》 | 传类 | 对《春秋》的解释之一,属于今文经学的重要注释。 |
| 13 | 《谷梁传》 | 传类 | 与《公羊传》并列,为《春秋》的另一种注解方式。 |
三、结语
“十三经”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基础。虽然“十三经”的具体构成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地位始终未变。了解“十三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精神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