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悲天悯人什么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这个词语不仅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感慨,也体现了对弱者的怜悯之情。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来源及用法,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对人间的疾苦表示同情。形容人具有强烈的仁爱之心和悲悯情怀。 |
二、词语来源
“悲天悯人”最早出自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该句并非直接使用“悲天悯人”,但其表达的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情,与“悲天悯人”的精神内核相通。
后世多将“悲天悯人”用来形容那些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尤其在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三、词语用法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许多悲天悯人的诗句。 |
社会评论 | 这位作家以悲天悯人的态度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 |
人物评价 | 她是一位悲天悯人、乐于助人的好老师。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同情怜悯、仁爱慈悲、悲悯众生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
五、词语特点
- 情感丰富:强调对世界和他人的深刻情感。
- 道德高尚:通常用于褒义,体现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 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密切相关。
六、总结
“悲天悯人”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词语,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苦难与希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悲天悯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