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原毁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总结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原毁》是一篇探讨“毁”这一社会现象的文章,旨在揭示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常常以己度人、苛责他人的心理倾向。韩愈认为,古人对他人多有宽容,而今人却常以严苛的态度对待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道德滑坡。文章通过对比古今之人的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毁”的风气,并呼吁人们应以宽厚之心待人。
本文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思想深刻,是韩愈散文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 |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要求自己严格全面,所以不会懈怠;对待别人宽容简约,所以人们乐于行善。 |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责备别人非常详细,而对待自己却很苛刻。 |
详,故人不敢肆;廉,故自欲也。 | 详细责备别人,所以别人不敢放纵;对自己苛刻,所以自己贪图安逸。 |
夫是故,虽有贤者,而未尝见赏;虽有能者,而未尝进。 | 因此,即使有贤德的人,也未被赏识;即使有才能的人,也未被举荐。 |
然而,天下之人,皆知其非,而不以为非。 | 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不对的,却不认为这是错误的。 |
何也?曰:不以人之所不为,而责人之所必为。 | 为什么呢?答:因为人们不是以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来责备别人,而是以别人必须做到的事来责备别人。 |
夫是故,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是以人不自尽。 | 因此,他们责备别人详细,对待自己苛刻,所以人们不能尽心尽力。 |
今之君子,好以己之长,而短人之短;好以己之能,而讥人之不能。 | 现在的君子,喜欢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用自己的能力去嘲笑别人的无能。 |
故人之过,不加察焉;人之善,不加称焉。 | 所以对于别人的过错,不去考察;对于别人的善行,也不加以称赞。 |
是以人之善恶,莫得而明;人之贤不肖,莫得而辨。 | 因此,人们的善恶无法辨别,贤能与否也无法分辨。 |
吾观乎古之士,其待人也宽,其责己也严;今之士,则反是。 | 我观察古代的士人,他们待人宽厚,责己严格;现在的士人却恰恰相反。 |
故曰: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所以说: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全面,对待别人宽容简约。 |
三、结语
韩愈在《原毁》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强调了“责己宽,待人严”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才能激发人的向善之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后世为人处世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