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拼音】《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但朋友未能按时到达,陈太丘便先走了。后来朋友赶到,责怪陈太丘不等他,而陈太丘则指出朋友失信在先,最终朋友感到惭愧。这个故事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礼仪和守信的重视。
一、文章总结
《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守时守诺是基本的道德准则。故事中,陈太丘虽然年幼,但能够坚持原则,不因朋友的责备而动摇自己的立场,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坚定。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信”的高度重视。
二、拼音对照表
原文 | 拼音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Chén Tàiqiū yǔ yǒu qī xíng |
期日中 | Qī rì zhōng |
过中不至 | Guò zhōng bù zhì |
太丘舍去 | Tàiqiū shě qù |
去后乃至 | Qù hòu nǎi zhì |
元方时年七岁 | Yuánfāng shí nián qī suì |
门外戏 | Mén wài xì |
客问元方 | Kè wèn Yuánfāng |
尊君在不 | Zūnjūn zài bù |
答曰 | Dá yuē |
待君久不至 | Dài jūn jiǔ bù zhì |
已去 | Yǐ qù |
友人惭 | Yǒurén cán |
伏谢 | Fú xiè |
元方入门不顾 | Yuánfāng rùmén bù gù |
三、内容解析
1. “期日中”:意思是约定在中午见面。
2. “过中不至”: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还没有来。
3. “太丘舍去”:陈太丘(即陈实)决定离开。
4. “元方时年七岁”:元方是陈太丘的儿子,当时只有七岁。
5. “尊君在不”:这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意思是“您父亲在吗?”
6. “已去”:已经离开了。
7. “友人惭”:朋友感到羞愧。
8. “伏谢”:低头道歉。
9. “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内,不再回头看。
四、启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虽短,却寓意深远。它告诉我们:
- 守信是为人之本: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 尊重他人,也要尊重自己:面对无礼的行为,应有坚定的态度。
- 年龄不是衡量是非的标准:即使年纪小,也可以有智慧和原则。
这篇文章不仅适合小学生学习古文,也值得成年人深思。在现代社会,诚信依然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