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不容发有何故事与含义】“间不容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中间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用来形容事物非常紧张、危险或细微。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描述局势的紧迫性或事情的微妙之处。
一、成语出处与故事
“间不容发”最早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其言也,虽不能尽道,然要其归,犹有可取者,故不废也。若夫文辞之工,虽非至理,而亦可以为后世法。间不容发,而能自立于千载之上。”
不过,更广为人知的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描写:
> “项王乃引兵而东,至垓下,诸侯皆叛楚。……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乃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
虽然这段文字并未直接使用“间不容发”一词,但其中所描述的项羽被困垓下、形势危急的情景,正是“间不容发”的典型体现。因此,“间不容发”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局势极其紧张、危机一触即发的状态。
二、成语含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间不容发 |
拼音 | jiān bù róng fà |
字面意思 | 中间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形容极小的空间或极紧的局势 |
比喻意义 | 形容局势极为紧张、危险;也指事情非常细微、难以分辨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负面,多用于强调紧急或危险的情况 |
常见用法 | 用于描述战争、政治、生活等场景中的紧迫状态 |
近义词 |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迫在眉睫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从容不迫、风平浪静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军事战场
在战场上,士兵们面对敌人的包围,情况“间不容发”。
2. 政治局势
国家之间关系紧张,局势“间不容发”,随时可能爆发冲突。
3. 个人处境
一个人在关键时刻,面临重大抉择,心情“间不容发”。
4. 技术领域
在精密仪器操作中,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失败,这种工作环境也常被称为“间不容发”。
四、总结
“间不容发”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历史和文学作品,意在表达一种极端紧张、危险或细微的状态。它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理和局势的深刻刻画。在现代生活中,它依然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保持警觉与谨慎。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应用场景 |
间不容发 | 形容极小的空间或极紧的局势 | 《汉书》《史记》 | 军事、政治、生活、技术等 |
用法 | 描述紧张、危险、细微的状态 | — | 紧急状况、关键决策、精细操作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负面 | — | 强调危机感和紧迫感 |
通过了解“间不容发”的故事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