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的全文解释】《古诗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以“蝉”为题,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蝉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高洁与不被理解的苦闷。
一、诗歌原文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把卷读,应解此中情。
二、诗歌
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生存状态和声音,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人借蝉自喻,表达自己虽有才学却难以施展抱负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三、逐句解释
句子 | 解释 |
本以高难饱 | 蝉因栖息在高处,难以觅食,比喻诗人身处高位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或满足。 |
徒劳恨费声 | 蝉鸣叫不停,却无人倾听,象征诗人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只能徒劳地表达心声。 |
五更疏欲断 | 五更时分,蝉声稀疏,仿佛将要停止,暗示诗人内心疲惫,情绪低落。 |
一树碧无情 | 蝉所栖息的绿树依旧宁静,没有回应它的声音,比喻外界冷漠,无人理解诗人的心境。 |
薄宦梗犹泛 | 自己官职卑微,像浮木一样漂泊不定,表达仕途坎坷、身不由己的无奈。 |
故园芜已平 | 家乡的荒草已经长满,象征归乡无望,思乡之情浓烈。 |
烦君把卷读 | 希望读者能仔细阅读这首诗。 |
应解此中情 | 相信你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表达诗人希望有人能懂自己的苦楚。 |
四、诗歌主题分析
- 咏物抒怀:通过描写蝉的生存环境和叫声,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被理解。
- 自我投射:诗人将自己比作蝉,表现自己才华横溢但不得志的处境。
- 情感真挚:语言含蓄,情感深沉,体现出李商隐诗歌的典型风格。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古诗蝉(李商隐) |
体裁 | 七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唐代,李商隐仕途不顺,借蝉抒怀 |
主旨 | 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心情 |
手法 |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
情感基调 | 悲凉、孤独、无奈 |
语言风格 | 含蓄典雅,情感深沉 |
六、结语
《古诗蝉》虽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李商隐以蝉为载体,写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与内心的孤独,也反映了当时文人普遍的精神困境。这首诗不仅是对蝉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