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古文及解释】《曹冲称象》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著名故事,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东吴孙权曾送大象给曹操,曹操想了解大象的重量,但因大象太大无法直接称量,于是年仅七岁的曹冲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船和石头来称象,最终成功测得大象的重量。
一、原文(古文)
> 邓哀王冲,字子建,太祖(曹操)第三子也。少聪慧,有才思,年十三卒。
> 尝坐,见大雁从空中飞过,问曰:“此鸟何以不坠?”对曰:“其羽重而翅小,故不能久。”
> 又尝见人牵象,问曰:“象何以能行?”对曰:“象性善,故能行。”
> 及长,好学,善属文,有父风。
> 时有献巨象者,太祖欲知其重,召诸吏,皆莫能言。
> 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移物以代之,即可知矣。”
> 太祖悦,遂为之。
二、白话翻译
有一次,曹操看到有人送来一头大象,想知道它的重量。他召集了身边的官员和谋士,让大家想办法,但没人能想出办法。这时,七岁的曹冲说:“可以把大象牵到船上,然后在船边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直到水位达到原来的记号,这样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曹操听了非常高兴,就按照曹冲的方法做了,果然成功地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三、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 |
主角 | 曹冲(曹操之子,年仅七岁) |
背景 | 孙权送大象给曹操,曹操想称象的重量 |
方法 | 利用船与水位变化原理,通过石头替代大象重量进行测量 |
原理 | 浮力原理(阿基米德定律) |
意义 | 展现曹冲的聪明才智,体现古代智慧与科学思维 |
启示 | 面对难题时,应善于思考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方法 |
四、总结
《曹冲称象》不仅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更是一个体现中国古代智慧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只要开动脑筋,运用逻辑和科学知识,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曹冲虽然年纪小,却展现了非凡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成为后世称赞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