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什么意思】“中流击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晋书·祖逖传》,原意是站在江河的中流,击打船桨,比喻立志报国、奋发图强的精神。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决心,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愿意挺身而出、奋勇向前。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中流击楫 |
拼音 | zhōng liú jī jí |
出处 | 《晋书·祖逖传》 |
含义 | 比喻立志报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有志向、有担当 |
近义词 | 奋发图强、志在四方、矢志不渝 |
反义词 | 知难而退、得过且过、消极无为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中流击楫”最早来源于东晋名将祖逖的故事。据《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与好友刘琨一起在半夜听到鸡叫便起床练剑,以备将来报效国家。后来他率军北伐,渡过长江时,面对滚滚江水,他击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如这江水一样一去不返。这句话表达了他坚定的报国之志。
三、使用场景与示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表达志向 | 他从小立志报国,可谓中流击楫,令人敬佩。 |
鼓舞士气 | 在国家危难之际,正是需要中流击楫之人。 |
赞扬精神 | 祖逖的中流击楫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
四、总结
“中流击楫”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立志报国的情怀。在今天,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决心。
通过了解“中流击楫”的含义和背景,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