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散文的格式是什么示范(散文格式和写作技巧)

2023-09-03 16:12:46 来源: 用户: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散文的格式是什么示范,散文格式和写作技巧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1.1践行课程标准理念初中语文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2、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要充分分配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在这样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散文的读写能力,正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好方法。

3、 代理言志散文富含优秀的精神品格、健康的情感价值、积极的人生态度乃至民族精神,培养代理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刻不容缓。1.2改变学生现状当代初中生的读写能力不容乐观。

4、 表达自己意愿的散文读写能力尤其欠缺。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够厚重,精神生活不够纯粹,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方法技巧不到位。可能他们在写人物笔记、风景、抒情散文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甚至写作能力的。

5、 基本上可以看别人的文章,可以有人写,有东西记,有场景描述,有话可说。但是,要理解散文的主旨,写出表达自己意志的文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培养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可以改变学生的现状。

6、 它能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素养更加高雅,性格情趣更加丰富,情感体验更加充实。1.3弥补教材不足纵观教材,以物表意的散文在古典诗词散文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7、 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散文中屈指可数。初中课本里也有两篇经典散文,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8、 通过对白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挺拔正直、平凡朴实、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比如张晓风的《行道树》,通过对“行道树”这个普通物体的描写,

9、 生动地阐释了人生价值的三个层次: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勇于承受痛苦和磨难,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从而使文章具有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哲学的美感。

10、 以持物表志,“持”即借、装,“志”即志、趣、理想、追求。以物托志的散文,往往是依靠作者自己对某个具体事物的志向,这个事物通常是花、树或某个具体的对象。

11、 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兴趣、情感或理想的维系者。作者个人的“野心”借助这个具体的“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表达更加巧妙和完美。如“松、竹、梅”,

12、 常用来表达崇高的志向,“大地”常用来表达卑微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13、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客观意象有柳、菊、梧桐、草、芭蕉、红豆、牡丹、丁香、蝉、杜鹃、鹧鸪、鸿雁、乌鸦、月亮、夕阳、流水、浮云、冰雪、亭台、孤舟。在现代散文中,也有很多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客观意象。

14、 以物托意,就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形象一些个性化的特征,赋予作者一些感情。以物托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似或相通之处,所以经常用类比和象征。其中以持物表意,属于构图的整体技法。

15、 符号在文章中是一种局部的写法,在某些时候两者可以融合。总的来说,它们是互补的。

16、 3.1文章的结构特点——有物有志散文的一般结构特点从外到内是“开头——有物,开头——有志,全文”。“支持”部分,

17、 包括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言志”部分包括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等内容。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

18、 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过,托物言志散文从外到内,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结构特点正体现了创作者的思维发展过程和审美志趣。

19、 3.2表现手法特点——托物而非借景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

20、 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案五沫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

21、 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以上就是散文格式和写作技巧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