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罗天下 >

今日快讯播报:阳康后千万别久卧久坐久站 开学季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2023-02-06 17:11:06 来源: 用户: 

今天小编发现阳康后千万别久卧久坐久站 开学季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热度非常高,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于阳康后千万别久卧久坐久站 开学季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信息了解欲望比较大,那么小编也是特地去网上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下面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那么下面的内容并非本站小编编写,如有问题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  

一、阳康后千万别久卧久坐久站

很多人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常卧床不动,这很可能会增加血栓风险。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就接诊了数例“阳过”或“阳康”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深静脉血栓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呢?有请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主任医师苏浩波为大家解答。

深静脉血栓危害有这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回流受阻,会出现腿脚肿胀,感觉酸胀甚至疼痛,严重的会出现“股白肿”“股青肿”,威胁肢体活力;

✦如果血栓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可威胁生命甚至有猝死风险;

✦长期来看,可能会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即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瘙痒、溃疡、溃后难愈,直至形成俗称的“老烂腿”。

这样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新冠感染患者必须注重血栓的预防。建议要做好以下3点:

动起来。“阳康”后固然要“养康”,但并不是一动不动,久坐、久站、久卧后要适时地站起来走一走,或者把腿抬高促进下肢的静脉回流。住院的患者可在医护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另外有条件的可配合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膳食平衡。少吃高脂肪摄取量的肉、蛋、油炸食品,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戒烟限酒。

饮水充足。常人每人每天饮水量要达到1500-2000ml,适当多饮水有助于预防血液高凝,尤其是新冠感染过程中如出现发烧,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温馨提醒

如果出现下肢肿胀,尤其是不对称的下肢肿胀,以及不明原因的胸闷、气喘甚至咯血,一定要及时到医院门急诊就诊。对于部分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单纯抗凝治疗即可有明显疗效,如果血栓量大,威胁肢体或者生命安全,通过微创介入即可进行血栓清除等治疗。

二、开学季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新学期又开始了,在新冠疫情正式放开后的首个开学季,学校应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呢?我市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从健康管理的落实、物资场所的准备、突发状况的应对三个方面,提醒学校和师生注意这些要点。

健康管理的落实

加强日常健康监测

建档立卡跟进服务

返校前一周:学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开学后: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建立学生健康信息电子台账。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

学校在保护好师生隐私的前提下,摸清疫苗接种、感染病毒、患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

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抗原或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或抗原阴性证明。

物资场所的准备

摆放共用消毒用品

储备对症治疗药物

学校在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师生员工进出时可自行做好卫生消毒。

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学生错峰就餐,有条件的设立单向流动通道。

加大图书馆桌椅间距,合理分配空间,保持安全距离。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

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以及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确保有2 周以上的储备量。

突发状况的应对

开展应急转运演练

第一时间作出报告

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中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学校协同对口医院开展多场景、实操性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及时发现解决堵点和漏洞,提高转运效率,确保一旦出现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绿色通道应急救助体系,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流畅对接。

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学校在第一时间向所属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报告,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实施线上教学。

【链接】

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

春季也是传染病易发高发的季节。对此,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对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也给出了如下防控指南:

流行性感冒

主要症状: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武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应及早离岗离校居家休息。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及早接种流感疫苗。

隔离期:退热后48小时。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症状:大多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一侧或双侧腮腺肿胀及触痛,有时也可见于舌下腺或颌下腺肿大。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学校防控要点:做好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督促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查验和补种。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严格隔离病人。

隔离期: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不少于腮腺肿胀后14日。

麻疹

主要症状: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打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约90%以上患者口腔可出现麻疹黏膜斑(科氏斑)。

传播途径: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可经飞沫或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其传染性很强。

预防措施:预防麻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麻疹疫苗。在冬春季麻疹高发期,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制度。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

隔离期:出疹后5日,合并肺炎至出疹后10日。

水痘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也很重要。

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制度。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

隔离期: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且不少于发病后14日。

文章转载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