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罗天下 >

今日快讯:免疫抑制剂的人士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专家称奥密克戎感染一周后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2022-12-22 15:32:55 来源: 用户: 

一、免疫抑制剂的人士能否接种新冠疫苗

张文宏称,不需要更多犹豫,国际共识是应当接种。他表示,他的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一项中国最大规模的肝脏移植前或移植后的疫苗接种研究,在接种前后都做了相应监测,发现疫苗接种是安全的。

“虽然免疫抑制剂使用会使得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滴度一定程度降低,但这不是不做疫苗接种的理由,因为不接种疫苗,感染后的风险会更大。”张文宏建议此类患者在打异源加强针时,选蛋白重组疫苗,比活疫苗(腺病毒疫苗)的风险更低,具体应和专科医生再做咨询。

张文宏称,最近正和相关学会准备一份疫苗接种的流程,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供大家参考。

二、专家称奥密克戎感染一周后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曹彬称,中日友好医院统计的近期部分奥密克戎轻症病例显示,大部分病人5到7天就可以核酸转阴,七天以上转阴的只有10%。而重症意味着引起死亡的潜在可能,包括基础病的加重(如肿瘤、脑出血、脑梗、肝硬化、尿毒症等)。

“我们也看到大量病人的重症确实是由于病毒性肺炎造成,多发生在脆弱人群,比如65岁以上老人、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等,但最可怕的是,没有明显基础病的病人,也可以引起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在曹彬分享的四个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病例中,就有一位50岁无明显基础疾病的男性,还有一位48岁男性接种过三针疫苗,但有肥胖和十年高血压病史。

奥密克戎病毒性肺炎的特点是,往往在感染后一周,在影像学上显示特征性,即双肺弥漫性毛玻璃影。“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危重症病人,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需要俯卧位机械通气,甚至发生病毒引起的休克。”曹彬说。

据曹彬介绍,新冠疾病的严重程度由病毒感染和宿主反应共同决定,直接机制是病毒感染、复制造成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间接机制是宿主异常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继发性器官损伤。

这意味着在疾病不同阶段用药不同:在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尽快抑制病毒复制,将显著减少细胞和组织损伤,是治疗的关键点;而当病毒复制下降后,需要使用免疫调节药物,以及对于高热、咳嗽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高危人群则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严重低氧患者,可以采用俯卧位,有助于改善血氧。

他还特别提到,当患者出现黄痰时,不能和细菌感染画上等号,出现痰颜色的变化,只是代表气道分泌物当中有大量脱落的炎症细胞,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时,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