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观察白矮星周围的碎片盘

2023-10-24 17:16:07 来源: 用户: 

碎片盘在宇宙中很常见。年轻的恒星具有形成行星的原行星盘。黑洞具有吸积盘,吸积盘是银河喷流的来源。超新星遗迹可以在中子星周围形成一个圆盘。那么白矮星呢?

你可能会认为白矮星碎片盘很常见。毕竟,中子星会以巨大的力量爆炸,甩掉恒星的大部分外层,而白矮星则是红巨星膨胀形成行星状星云的残余物。如果中子星能够保留足够的物质来形成碎片盘,那么白矮星当然也可以。事实证明,一些白矮星似乎确实有碎片盘。百分之几的白矮星发射红外线,这表明周围有一些物质。

考虑到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和光度,详细研究它们的碎片盘可能很困难。所以我们对这些圆盘的组成和形成知之甚少。但由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对白矮星碎片盘的新观测,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详细信息已发布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

观测对象是一颗名为 WD 0145+234 的恒星。2018年经历了一次红外爆发,这表明绕恒星运行的小行星或彗星发生了碎片化。这与白矮星吸积盘是由其恒星系统的残余物(例如行星和小行星)形成的观点是一致的。新的 JWST 观测证实了圆盘的存在,以及圆盘是由绕恒星运行的天体碰撞形成的想法。

具体来说,光谱观察显示存在碰撞残留物的硅酸盐颗粒。之前曾在白矮星周围检测到硅酸盐,但这些观察结果也表明碳酸盐的存在,这是特别有趣的。这一结果需要通过额外的观测来证实,但如果属实,则表明更大的天体碰撞对圆盘产生了影响。

碳酸盐是通过与液态水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它们一定是在足够大的物体内形成的,足以融化水冰。直径至少有数十公里。太阳系天体通常含有碳酸盐,由于太阳最终会变成一颗白矮星,这表明白矮星碎片盘是类似行星系统的结果。

该团队继续分析数据,看看哪些观察结果在未来可能最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