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高中数学怎么学都学不会怎么办(高中数学怎么学)

2023-08-22 01:03:18 来源: 用户: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高中数学怎么学都学不会怎么办,高中数学怎么学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1.心理素质。一个学生在特定初中环境下的荣誉感和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取决于他(她)是否有能力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到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方法。能学的学生成绩好是因为学得好。

2、 成绩好能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想学更多。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学不会的学生学不了法,成绩差。如果他们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就不会学着学了,但经过一番努力还是能赶上的。

3、 如果任其发展,没有进步,没有努力,没有毅力,没有信心,结果会越来越差,能力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4、 2.对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反思和理解。

5、 (1)学习的主动性。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仍然像初中一样有很强的依赖性,跟着老师惯性走,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做计划,等课,课前不预习,不了解老师要上的课的内容,上课忙着记笔记。

6、 忽略了真正上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

7、 (2)学习的组织。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维方法。但也有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清要点或听不全,记了很多笔记。也有很多问题。

8、 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是忙于作业,被问题搞糊涂,对概念、规律、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有的晚上加班白天无精打采,或者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又搞一套。

9、 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10、 (3)忽视基础。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往往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往往只知道怎么做,而不去认真计算和写作,却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11、 重‘量’轻‘质’,陷入题海,要么计算出错,要么常规作业或考试中途卡壳。

12、 (4)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回答,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品质;工作慢,不谈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注意力不集中,

13、 作业和练习的效率不高。

14、 3.知识的衔接能力。

15、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研究变量和字母,既注重计算,又注重理论分析,相比初中增加了难度。

16、 另一方面,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要求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上有质的飞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因为初中课本起点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低。

17、 由于近年来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的降低幅度较大,部分内容对于中考有所忽略或浅尝辄止(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

18、 这部分内容是高中课本中没有的,但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时需要经常提及或应用。但是由于高考的限制,高中老师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的实际难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19、 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难度差距。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学生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这就涉及到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 不会总结的同学,

21、 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

22、 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

23、 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24、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

25、 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

26、 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27、 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28、 2 、加强4 5 分钟课堂效益。

29、 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

30、 (1 ) 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

31、 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32、 (2 ) 抓知识形成。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

33、 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4、 (3 ) 抓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

35、 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36、 (4 ) 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现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

37、 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开销的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38、 (5 )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4 - 1/3 ,有时超过1/3 ,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坚持不懈,

39、 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40、 (6 )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41、 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42、 (7 )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43、 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44、 3、体验成功,发展学习兴趣

4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6、 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47、 1、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教学。

48、 2、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倡导的' 由薄到厚' 和' 由厚到薄' 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的出现,

49、 更对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应加强对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以上就是高中数学怎么学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