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孙子兵法是谁写的】《36计》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但它们的作者并不相同。很多人容易将两者混淆,误以为《36计》是《孙子兵法》的一部分,或者认为两者出自同一人之手。其实,《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所著,而《36计》则是后人总结的兵法策略,成书时间较晚。
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这两部著作的来源与区别,以下是一份总结性文字加表格形式的说明。
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也称孙子)所著。全书共13篇,系统阐述了战争的战略、战术、谋略等,被誉为“兵学圣典”。
而《36计》则是一部以“计”为单位的兵法策略集,共36条计策,主要讲述在战争或竞争中如何运用智谋取胜。它并非出自某一位特定的历史人物,而是后人根据古代战争经验整理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明清时期。
因此,虽然《孙子兵法》和《36计》都属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作者、成书时间和内容性质均有明显不同。
二、对比表格
| 项目 | 《孙子兵法》 | 《36计》 |
| 作者 | 孙武(春秋时期) | 不确定,可能是多人整理,成书于明清时期 |
| 成书时间 |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 明清时期(约公元14-17世纪) |
| 内容性质 | 战争战略与战术理论 | 具体的36条计策,侧重谋略与策略 |
| 书籍结构 | 13篇,每篇有主题 | 36条计策,按顺序排列 |
| 主要用途 | 指导军事作战、政治斗争 | 指导谋略、权术、竞争应对 |
| 历史地位 | 被称为“兵学圣典”,影响深远 | 在民间流传广泛,常用于商业、人际交往 |
| 是否合称 | 独立成书 | 常被误认为是《孙子兵法》的一部分 |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而《36计》则是后人整理的兵法策略集,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两者虽都涉及战争与谋略,但内容、结构和历史背景均有较大差异。在学习和应用时,应明确区分二者,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各自的智慧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