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不复反矣】“南人不复反矣”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句为:“亮曰:‘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共治天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权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遂与亮盟,结为兄弟。”后人常引“南人不复反矣”来形容南方人不再有反抗之意。
一、原文背景简述
“南人不复反矣”并非直接出现在《三国志》中,而是后人根据诸葛亮与孙权的对话所引申出的一句话,意指南方人已经没有再反叛的可能。这句话在历史上被用来形容东吴政权稳固、南方士族归顺,不再有大规模反抗的迹象。
二、历史背景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时间 | 三国时期(约公元3世纪) |
背景 | 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
含义 | 表示南方人已无反叛之意,表示安定 |
使用场景 | 历史评论、文学引用 |
三、语义解析
“南人”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的人民,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居民。“不复反矣”意为“不再反叛了”。整句话表达了对南方地区稳定局势的认可,也暗示了南方士族阶层对东吴政权的认同和依附。
四、历史影响
1. 政治稳定:表明东吴政权在江南地区的统治较为稳固。
2. 士族归附:南方士族势力逐渐融入东吴政权,减少了内部动荡。
3. 战略意义: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五、现代解读
在现代语境中,“南人不复反矣”常被用于形容某个地区或群体已经完全臣服于某种权力结构,不再有反抗的意愿。这种说法虽然带有历史色彩,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作为对社会稳定的一种描述。
六、总结
“南人不复反矣”虽为后人引申之语,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三国时期南方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它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稳定的肯定,也体现了东吴政权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这一说法虽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在研究三国历史和南北关系时仍具有参考价值。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南人不复反矣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含义 | 南方人不再有反叛之意 |
背景 |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稳固 |
影响 | 反映南方士族归附、社会稳定 |
现代意义 | 描述某地或群体不再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