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认不讳意思是什么】“供认不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法律或正式场合中,表示某人对所指控的罪行或事实完全承认,并且没有否认或辩解。这个词语在司法、调查、审讯等场景中较为常见。
一、
“供认不讳”是指当事人在面对指控时,明确承认自己的行为或事实,没有任何隐瞒或抵赖。该词多用于法律文书或新闻报道中,强调嫌疑人或被告对自身行为的诚实交代。
其核心含义包括:
- 供认:承认自己做了某事;
- 不讳:不回避、不否认。
因此,“供认不讳”整体意思是:坦白承认,毫无保留。
二、表格对比说明
词语 | 含义 | 使用场景 | 示例 |
供认 | 承认自己的行为或事实 | 法律、审讯、调查 | “他供认了盗窃的事实。” |
不讳 | 不隐瞒、不回避 | 正式场合、书面语 | “他对问题毫不避讳。” |
供认不讳 | 明确承认,毫无保留 | 司法、新闻、官方文件 | “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正式、严肃的场合,如法庭、警方调查、媒体报道等。
2. 语气正式:不宜用于日常口语中,显得过于书面化。
3. 强调态度:不仅指承认事实,还隐含一种诚实、无畏的态度。
四、相关词汇对比
对比词 | 含义 | 与“供认不讳”的区别 |
抗辩 | 拒绝承认,提出异议 | 与“供认不讳”相反 |
坦白 | 自愿交代 | 更强调主动性和诚实性 |
隐瞒 | 故意不透露真相 | 与“供认不讳”相对立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供认不讳”是一个具有较强法律色彩和正式语境的表达方式,适用于需要明确责任和事实的场合。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法律文本和新闻报道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