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径的成语有哪些】“径”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小路、途径或直接的方式。在成语中,“径”字也常被使用,形成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还常常用于描述行为方式、路径选择等语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径”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径”字在成语中多与“路”、“道”相关,常用来比喻某种途径或方式。有些成语强调“捷径”,如“另辟蹊径”;有些则强调“曲折”,如“曲径通幽”。此外,还有一些成语通过“径”来表达行为上的直接或间接性,如“走投无路”中的“径”虽未出现,但其意与“径”有关联。
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语言表达,也能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提升语言的丰富性。
二、含“径”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来源 |
另辟蹊径 | 比喻另找一条新路,不走常规的道路 | 《后汉书》 |
曲径通幽 | 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 |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直接了当 | 行事或说话简单明了,不绕弯子 | 现代常用 |
走投无路 | 无路可走,形容陷入绝境 | 元·白朴《梧桐雨》 |
大路朝天 | 比喻事情有多种选择或方向 | 现代口语 |
不入虎穴 |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得不到老虎的幼崽 | 《后汉书》 |
独辟蹊径 | 自创一种新的方法或道路 | 现代常用 |
避重就轻 | 回避主要问题,只谈次要问题 | 现代常用 |
路径不同 | 有不同的发展方式或方法 | 现代常用 |
小径幽深 | 形容小路幽静深远 | 文学描写常用 |
三、结语
“径”字虽然在成语中不算高频字,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非常丰富。无论是“曲径通幽”的诗意,还是“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都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