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于是人也】“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和“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孟子·告子下》中的一句名言,常被引用以鼓励人们在逆境中磨炼意志、承担重任。然而,这两个版本在用字上存在细微差异,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原文出处与常见版本
根据《孟子·告子下》的原文,原句应为: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因此,“于是人也”才是古文中的原始表述。但现代许多文章、书籍甚至网络资料中,常将其误写为“于斯人也”,这可能是由于对“斯”与“是”的混淆所致。
二、词义辨析
词语 | 含义 | 在句中的作用 |
是 | 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相当于“这”或“这个” | 引出“这个人” |
斯 | 表示“这”或“此”,多用于书面语中 | 引出“这个人” |
于 | 介词,表示“对”或“对于” | 连接“大任”与“人” |
从语法角度看,“于是人也”更符合古文的表达习惯,而“于斯人也”虽然在现代语境中也能通顺,但在学术或正式场合中更推荐使用“于是人也”。
三、常见误解来源
1. 语音相似:在口语中,“斯”与“是”发音相近,容易混淆。
2. 网络传播影响:部分网络文章为了吸引眼球,随意修改经典句子,导致错误版本广泛流传。
3. 教育教材差异:不同教材或老师对这句话的讲解不一致,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
出处 | 《孟子·告子下》 | 非原典,常见误写 |
正确性 | 正确 | 不规范,易引起争议 |
用法 | 学术、正式场合推荐 | 网络、通俗语境中常见 |
词义 | “是”指代前文人物 | “斯”表示“这” |
推荐使用 | ✅ | ❌(建议避免) |
五、结语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是经典原文,体现了古代儒家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我们应当尊重原文,避免因误读或误写而影响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若要引用该句,建议以“于是人也”为准,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传承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