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登为郡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一、文章总结
《田登为郡守》是一则出自《宋史·田登传》的文言短文,讲述了宋代官员田登在担任郡守期间,因忌讳“灯”字而引发百姓不满的故事。该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封建官僚制度中一些荒谬的“避讳”现象,也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官吏专横行为的无奈与讽刺。
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如何受到个人情绪和迷信思想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民间智慧和幽默感,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俗语即源于此。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田登为郡守,性严酷,好怒。 | 田登担任郡守,性格严厉残酷,容易发怒。 |
每岁元宵,令民燃灯,不得言“灯”字。 | 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命令百姓点灯,但不能说“灯”这个字。 |
有老父,误犯其禁,遂杖之。 | 有一位老人,不小心违反了规定,被打了板子。 |
吏曰:“更须责之。” | 官吏说:“还要再责罚他。” |
老父曰:“某非敢犯公令,乃‘灯’字耳。” | 老人说:“我不是故意违反您的命令,只是说了‘灯’字罢了。” |
登曰:“汝敢犯吾讳!”遂又杖之。 | 田登说:“你竟敢冒犯我的忌讳!”于是又打了他一顿。 |
于是百姓皆不敢言“灯”,但呼“火”。 | 从此百姓都不敢说“灯”字,只能称“火”。 |
故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所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三、注释说明
词语 | 注释 |
郡守 | 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省长。 |
元宵 | 即正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有赏灯、吃元宵的习俗。 |
燃灯 | 点灯,指在元宵节时张灯结彩。 |
禁 | 禁令、禁止。 |
杖之 | 打他,用棍棒责打。 |
更须责之 | 还要再责罚他。 |
乃“灯”字耳 | 就是“灯”字而已。 |
吾讳 | 我的忌讳,指田登不愿别人提及“灯”字。 |
呼“火” | 称“火”,因为“灯”字不能说。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民间俗语,形容统治者只允许自己随意行事,却不允许百姓自由行动。 |
四、文化背景与启示
田登的故事虽然简短,却深刻揭示了古代官场中“避讳”制度的荒谬。这种制度不仅限制了语言表达,也反映出权力的滥用与对百姓生活的压制。尽管“避讳”原本是为了尊重尊长,但在田登这样的官员手中,却变成了欺压百姓的工具。
此外,“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至今仍被用来讽刺那些只顾自身利益、无视公平正义的行为。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权力都应受到监督,人民的声音不应被压制。
五、总结
《田登为郡守》虽为一篇小文,但内容深刻,语言精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此故事,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官场的一些弊端,也能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对公平、公正、法治的理解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