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取义成仁的典故出处

2025-09-18 03:20:27

问题描述:

取义成仁的典故出处,真的撑不住了,求给个答案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03:20:27

取义成仁的典故出处】“取义成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具精神力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为了正义、道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道德操守,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仁”与“义”的高度重视。

该成语最早来源于《论语·卫灵公》中的一段话:“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志士和仁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而是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后世将“杀身以成仁”简化为“成仁”,又因“义”与“仁”在儒家思想中常常并列使用,因此逐渐演化出“取义成仁”这一说法。

“取义成仁”源于《论语·卫灵公》,强调为了正义和仁德可以舍弃生命。此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也成为后世文人表达气节与忠诚的重要表达方式。

典故出处对照表:

成语 出处 原文 释义
取义成仁 《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强调为了仁德可以牺牲生命,体现士人精神。
杀身成仁 同上 同上 意同“取义成仁”,更突出“牺牲生命”的含义。
志士仁人 同上 同上 指有志向、讲仁德的人,常用于赞美有气节之士。

小结:

“取义成仁”虽非出自同一句话,但其核心思想源自孔子对“仁”的理解与推崇。后世文人如文天祥、岳飞等人,皆以“取义成仁”自勉,成为中华文化中忠义精神的象征。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价值观,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