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哺的意思】“嗷嗷待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饥饿或急需某种东西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婴儿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迫切需要帮助或供给的情境。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嗷嗷 | 象声词,形容婴儿哭叫声 |
待哺 | 等待喂食 |
整体意思为:像婴儿一样急切地等待食物,比喻人或事物极度需要某种东西,尤其是生存或发展的必需品。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鸿雁于飞,集于灌木。哀我人斯,亦孔之莒。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极度饥饿或需求迫切的状态。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人民生活困苦、企业急需资金、国家发展亟需资源等场景。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饥肠辘辘、饥不择食、迫不及待 |
反义词 | 饱食终日、饱暖思淫欲、无欲无求 |
四、使用示例
1. 战争时期,百姓嗷嗷待哺,政府必须优先解决粮食问题。
2. 这个项目嗷嗷待哺,急需资金支持才能继续推进。
3. 他创业初期资金紧张,公司嗷嗷待哺,只能四处寻求投资。
五、总结
“嗷嗷待哺”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不仅描绘了饥饿的状态,也隐含着一种迫切的期待和无助感。在现代语境中,它常被用来表达对资源、帮助或发展的强烈需求,适用于多种场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