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故事典故及含义】“手不释卷”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
一、故事典故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故事讲述的是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认真学习,后来他不仅文武双全,还深受将士们的敬重。
起初,吕蒙并不喜欢读书,认为自己是武将,不需要太多文墨。但孙权劝他说:“你现在身居要职,不能只靠勇猛,还要多读些书,增长见识。”吕蒙听从劝告,从此开始勤奋学习,每天手不释卷,夜以继日地研读经典。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吕蒙的知识水平大幅提升,不仅能够熟读兵法,还能引经据典,谈吐不凡。最终,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一代名将。
二、含义解析
“手不释卷”字面意思是“手中的书不肯放下”,引申为勤奋学习、专心致志的精神。它强调了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坚持。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形容个人的学习态度,也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学术或事业上不断进取的人。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手不释卷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故事背景 | 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勤奋学习,终成名将 |
字面意思 | 手中书本不肯放下 |
引申含义 | 勤奋好学、专注学习 |
使用场合 | 赞美他人学习态度或自身学习精神 |
现代应用 | 鼓励学习、强调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
四、结语
“手不释卷”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境,都应该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正如吕蒙一样,只要坚持不懈,终能有所成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我们拥有“手不释卷”的精神,不断提升自我,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