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之势的解释】“掩耳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捂住耳朵,装作没听见”,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某种事实或声音时,选择性地忽视、逃避或假装不知道。这个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明知问题存在却不愿正视的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该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个典故,讲述的是某人听到不好的消息后,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担忧,故意捂住耳朵,表示自己听不见。后来这一行为被引申为一种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态度。
“掩耳之势”原指捂住耳朵,假装听不见,现多用来比喻对问题视而不见、逃避现实的行为。常用于批评那些明知问题存在却不采取行动的人。此成语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强调了自我欺骗和回避责任的态度。
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掩耳之势 |
拼音 | yǎn ěr zhī shì |
出处 | 《左传》 |
字面意思 | 捂住耳朵,假装听不见 |
引申含义 | 对问题视而不见、逃避现实、自欺欺人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或自我反思时,指出其回避问题、不愿面对现实的行为 |
褒贬色彩 | 贬义 |
常见用法 | “他面对问题总是掩耳之势,从不正视。” |
近义词 | 视而不见、讳莫如深、自欺欺人 |
反义词 | 直面问题、正视现实、勇于担当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掩耳之势”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