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敧斜的出处

2025-10-05 08:48:56

问题描述:

敧斜的出处,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5 08:48:56

敧斜的出处】“敧斜”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描述物体倾斜、不正的状态,多见于文学作品或诗词之中。它不仅具有直观的物理意义,也常被赋予一定的审美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字义、出处及用法等方面对“敧斜”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

一、

“敧斜”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汇,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意为“倾斜、歪斜”。其本义是形容物体因外力作用而偏离正常位置,如树木、建筑、器物等。在文学作品中,“敧斜”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象或人物姿态,带有较强的视觉美感和意境表达。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尤其在唐宋诗词中较为常见。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中均有使用。此外,在书法、绘画艺术中,“敧斜”也被用来形容笔画或构图的动态感与韵律美。

“敧斜”的使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描写自然景物,也可用于刻画人物神态或情感状态,体现出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词语 敧斜
拼音 qī xié
字义 倾斜、歪斜;形容物体不正或姿态不稳
出处 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唐宋诗词中
文学用途 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姿态、艺术构图等,具有审美意义
示例诗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虽未直接出现“敧斜”,但类似意境可见于古诗中
书法/绘画 用于形容笔势或构图的动感与节奏感
现代使用 多用于文学、艺术评论或描述特定场景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

“敧斜”虽非现代常用词汇,但在古典文学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客观描述,更是一种美学表达方式。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语言魅力与艺术风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