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讲话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面貌的不断变化,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更名过程中出现了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地名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地名管理的相关要求,切实提升地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现就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作如下讲话。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名称不规范:部分地名存在“大、洋、怪、重”现象,如“欧洲城”“加州小镇”等,不符合我国地名管理规定。
2. 重复重名:部分地区存在同名或近似名称的地名,造成行政管理和群众生活中的混乱。
3. 文化内涵不足:部分新建小区、道路等地名缺乏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难以体现地方文化。
4. 管理机制不健全:个别地区地名管理职责不清,审批流程不规范,导致地名乱象频发。
二、清理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次清理整治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工作内容 | 具体措施 |
清理“大、洋、怪、重”地名 | 对不符合规范的名称进行梳理,依法予以更名或注销 |
规范地名命名程序 | 明确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流程,强化部门协同 |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 | 在地名中融入历史、民俗、地理等元素,增强文化认同 |
建立长效机制 | 完善地名数据库,加强动态监管,防止问题反弹 |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 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2.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3. 广泛宣传动员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清理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强化监督检查
对清理整治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四、结语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依托。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不仅是规范管理的需要,更是传承文化、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希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我地区地名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结:
本次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旨在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提升地名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为构建和谐、有序、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环境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总结问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实现地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