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是什么意思】“东倒西歪”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在站立、行走或摆放时姿态不稳,左右摇晃、歪斜不正。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醉酒、身体虚弱、精神不振,或是物品摆放混乱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东倒西歪 | 形容人或物站立、行走或放置时不稳,左右摇晃、歪斜不正 |
二、来源与用法
“东倒西歪”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描写人物状态,如醉酒、疲倦、受伤等。现代汉语中,它既可以作为书面语使用,也可以用于口语表达,语气较为轻松,带有一定的形象感和幽默意味。
- 例句1:他喝得酩酊大醉,走路东倒西歪的。
- 例句2:书架上的书摆得东倒西歪,看起来很乱。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摇摇晃晃、歪歪扭扭、踉踉跄跄 |
反义词 | 端端正正、整整齐齐、站得笔直 |
四、适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描述人状态 | 如醉酒、疲劳、生病等 |
描述物品状态 | 如摆放不整齐、结构松散等 |
文学描写 | 增强画面感和生动性 |
五、总结
“东倒西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状态不稳定、姿势不正。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既可用于描述人的行为,也可用于描述物品的状态。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增强沟通效果。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对比,可以清晰了解“东倒西歪”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词汇,帮助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