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被誉为“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起伏,但始终关注社会现实,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白居易 |
字 | 乐天 |
号 | 香山居士 |
出生年份 | 772年 |
去世年份 | 846年 |
籍贯 | 今陕西渭南 |
所处朝代 | 唐代 |
主要身份 | 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
代表作品 |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
文学风格 | 现实主义,语言通俗,情感真挚 |
诗歌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官职 | 曾任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 |
思想倾向 | 关注民生,同情百姓,批判社会不公 |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他的创作理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诗歌应服务于现实,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白居易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诵,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