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曲调和旋律的区别(曲调)

2023-11-30 17:50:16 来源: 用户: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曲调和旋律的区别,曲调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因其节奏明快、活泼,具有明显的强弱对比的特点,而又称作“谐谑曲”。

2、在贝多芬生活的18世纪末,用以宫延风格的小步舞曲;而在肖邦生活的19世纪时期,又直接作为独立器乐曲,呈现出结构庞大、大段落对比强的感受。

3、咏叹调多见于西方歌剧演出中的独唱曲,伴以管弦乐队演奏。在18世纪意大利上演的歌剧中采用反复三段体,后在歌剧创作中沿用至今。

4、宣叙调一般又被称为朗语调,即以语言音为主,节奏与伴奏较为简单。在西方歌剧创作中常用于咏叹调之前的前引作用并与之形成对比。

5、华彩段顾名思义就是在歌剧作品中末尾处起到华彩收尾的即兴演唱段落;后在器乐曲作品中乐队整体暂停演奏,仅有单个器乐组或乐队首席进行即兴发挥的独奏表演,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压箱底的、致谢式的演出形式。

6、组曲就是由单个器乐曲或声乐曲段落所编创的套曲,虽然各曲间有相对独立性,但在速度、节拍上又互成对比感,后在特定标题音乐作品时也采用民族音乐素进行创作。

7、奏鸣曲在16、17世纪时单指各种器乐曲,而在17世纪后单指器乐合奏套曲,即由多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或单独某件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

8、交响曲主要是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中演变而来,在18世纪末定型为独立管弦乐作品,后多用于标题式音乐作品的创作。

9、即拥有单独某件或多件乐器伴奏的合唱曲,后定型为由单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出乐曲表现形式;在乐章方面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还有多件独奏乐器协同演奏的。

10、夜曲原原自于18世纪欧洲宫廷贵族圈的器乐套曲,因常用于夜间露天舞会社交活动而得名。

11、欧洲中世纪(即5世纪至15世纪)时期骑士阶层用吉他、曼陀林伴奏的爱情歌曲

12、渊源于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到了18世纪末成为管弦乐器演奏的专门曲式。

13、叙事曲的成为源于拉丁文舞蹈一词的音译,具体表现在中世纪时期的配乐诗朗诵,先后演变为舞曲、独唱曲、叙事性独唱曲、合唱叙事曲,具有叙事、戏剧性的特点。

14、通俗地讲就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形成的大白话通俗歌曲,后逐渐演变成为东欧国家较为流行叙事、抒情歌曲,其细致、紧密的音乐表现已趋于成熟,有的也被称为带有歌唱性的器乐曲,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15、在16、17世纪采用复调模仿手法以管风琴进行演奏的即兴式独奏曲,在18世纪末被定型为独立器乐曲。

16、随想曲是一种风格较为自由的模仿对位键盘乐曲,常用于即兴式演奏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幻想曲的孪生兄弟。

17、狂想曲是19世纪初采用民间特有曲风进行创作的史诗性器乐曲。

18、对于国人来说,最最不陌生的便是从小到大经历过各种的进行曲,通常用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中,其主要是按照步伐节奏,用偶数拍创作而成。

19、多用于标题式音乐作品的单乐章管弦乐曲,可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交响音乐作品中的重要音乐元素之一。

以上就是曲调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