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行贿罪最新司法解释(行贿罪)

2023-09-16 08:21:12 来源: 用户: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行贿罪最新司法解释,行贿罪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一.概念:

2、 行贿罪,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包括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

3、 以各种名义给国家工作人员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4、 1.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完整性。

5、 2.行贿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与受贿形式相对应,受贿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主动给予受贿人财物。在这种情况下,

6、 行为人所谋求的正当利益是否实现,不影响行贿罪的成立。第二,行为人是因为国家工作人员索要,才被动给予财物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是因为被国家工作人员敲诈勒索而被迫交付财产的,

7、 只有行为人取得了不正当利益,才能构成行贿罪。如果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就不算受贿。另外,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

8、 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以各种名义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回扣、手续费的,也应当以行贿罪论处。这种特殊的贿赂在理论上也叫经济行贿罪。根据法律,

9、 构成行贿罪不要求财物数额,但根据《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受贿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二是受贿数额不满一万元的。

10、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谋取非法利益行贿的;向三人以上行贿;向党政领导、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给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11、 3.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行贿罪的主体。

12、 4.行贿罪主观上是故意,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根据1999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通知》,

13、 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定谋取利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定提供帮助或者便利。根据这项规定,

14、 “不当利益”应包括两个方面:

15、 (1)非法利益。即违反了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定的利益。

16、 (2)要求他人或者单位提供非法帮助或者便利条件,获取利益。

以上就是行贿罪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