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二极管原理通俗理解(二极管原理)

2023-07-18 15:02:20 来源: 用户: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二极管原理通俗理解,二极管原理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1光学检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设计精密光学检测电路的最常见方法是在CMOS输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反馈环路的电阻之间连接一个光电二极管。图1中示出了以这种方式的单个电源电路。

3、 在该电路中,光电二极管工作在光感应电压(零偏置)模式。光电二极管上的入射光导致产生的电流ISC从负极流向正极,如图所示。因为CMOS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的输入阻抗非常高,

4、 二极管产生的电流将流经反馈电阻RF。输出电压随着电阻RF上的压降而变化。

5、 图中的放大系统将电流转换成电压,即

6、 VOUT=ISC RF (1)

7、 图1单电源光电二极管检测电路

8、 公式(1)中,VOUT为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单位为V;ISC是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流,单位为a;RF为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电阻,单位为w,图1中的CRF为电阻RF的寄生电容和电路板的分布电容,

9、 并且具有1/(2p RF CRF)的单极点。

10、 SPICE可以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模拟光到电压的转换。仿真中的可选变量是放大器的反馈元件RF。在该仿真程序中,激励信号源为ISC,输出电压为VOUT。

11、 本例中,RF的默认值为1MW,CRF为0.5pF,理想的光电二极管模型包括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理想的电流源。给定这些值,传递函数中的极点等于1/(2p RFCRF),即318.3kHz。

12、 改变RF可以改变信号频率响应范围内的极点。

13、 不幸的是,如果不考虑稳定性和噪声,这种简单的方案通常注定会失败。例如,系统的阶跃响应将产生数量不可接受的振铃输出,更糟糕的是,电路可能会振荡。如果解决了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14、 输出响应可能仍有足够的“噪声”来获得可靠的结果。

15、 实现稳定的光检测电路,首先要了解电路的变量,分析整个传递函数,设计可靠的电路方案。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为光电二极管响应选择合适的电阻。二是分析稳定性。然后要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输出噪声。

16、 根据每个应用的要求将其调整到适当的水平。

17、 在该电路中有三个设计变量需要考虑和分析,它们是光电二极管、放大器和R/C反馈网络。首先,选择光电二极管。虽然具有良好的光响应特性,但二极管的寄生电容会极大地影响电路的噪声增益和稳定性。此外,

18、 光电二极管的并联寄生电阻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变化,在温度极限下会导致不稳定和噪声问题。为了保持良好的线性性能和较低的失调误差,运算放大器应具有较小的输入偏置电流(如CMOS工艺)。另外,

19、 输入噪声电压、输入共模电容和差分电容也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精度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R//C反馈网络用于建立电路的增益。该网络也会对电路的稳定性和噪声性能产生影响。

20、  2 光检测电路的SPICE模型

21、 2.1 光电二极管的SPICE模型

22、 一个光电二极管有两种工作方式:光致电压和光致电导,它们各有优缺点。在这两种方式中,光照射到二极管上产生的电流ISC方向与通常的正偏二极管正常工作时的方向相反,即从负极到正极。

23、 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型示于图2中,它由一个被辐射光激发的电流源、理想的二极管、结电容和寄生的串联及并联电阻组成。

24、  图2 非理想的光电二极管模型

25、 当光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电流便产生了,不同二极管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的电流ISC、具有的CPD、RPD值以及图中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5V所需的电阻RF值均不同,

26、 例如SD-020-12-001硅光电二极管,在正常直射阳光(1000fc英尺-烛光)时,ISC=30m A、CPD=50pF、RPD=1000MW 、RF=167kW ;睛朗白天(100fc)时,

27、 ISC=3m A、CPD=50pF、RPD=1000 MW 、RF=1.67MW ;桌上室内光(1.167fc)时,

28、 ISC=35nA、CPD=50pF、RPD=1000MW 、RF=142.9MW 。可见光照不同时,ISC有显著变化,而CPD、RPD基本不变。

29、 工作于光致电压方式下的光电二极管上没有压降,即为零偏置。在这种方式中,为了光灵敏度及线性度,二极管被应用到最大限度,并适用于精密应用领域。影响电路性能的关键寄生元件为CPD和RPD,

30、 它们会影响光检测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和噪声性能。

31、 结电容CPD是由光电二极管的P型和N型材料之间的耗尽层宽度产生的。耗尽层窄,结电容的值大。相反,较宽的耗尽层(如PIN光电二极管)会表现出较宽的频谱响应。

32、 硅二极管结电容的数值范围大约从20或25pF到几千pF以上。结电容对稳定性、带宽和噪声等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将在下面讨论。

33、 在光电二极管的数据手册中,寄生电阻RPD也称作“分流”电阻或“暗”电阻。该电阻与光电二极管零偏或正偏有关。在室温下,该电阻的典型值可超过100MW 。对于大多数应用,该电阻的影响可被忽略。

34、 分流电阻RPD是主要的噪声源,这种噪声在图2中示为ePD。RPD产生的噪声称作散粒噪声(热噪声),是由于载流子热运动产生的。

35、  二极管的第二个寄生电阻RS称为串联电阻,其典型值从10W 到1000W 。由于此电阻值很小,它仅对电路的频率响应有影响。光电二极管的漏电流IL是引发误差的第四个因素。如果放大器的失调电压为零,

36、 这种误差很小。

37、 与光致电压方式相反,光致电导方式中的光电二极管具有一个反向偏置电压加至光传感元件的两端。当此电压加至光检测器上时,耗尽层的宽度会增加,从而大幅度地减小寄生电容CPD的值。

38、 寄生电容值的减小有利于高速工作,然而,线性度和失调误差尚未最优化。这个问题的折衷设计将增加二极管的漏电流IL和线性误差。

以上就是二极管原理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