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龙蹯虎踞是什么意思

2025-02-19 02:52:43 来源:网易 用户:广蝶育 

"龙蟠虎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óng pán hǔ jù”,通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形势雄伟。其中,“龙蟠”意指龙盘旋屈曲的样子,常用来比喻山势蜿蜒起伏;“虎踞”则是指老虎蹲坐的样子,比喻山势雄壮而稳固。整个成语用来描绘某地的地形如同龙蛇般蜿蜒曲折,又如猛虎般稳踞一方,形象地表达了该地的地理优势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诸葛亮复从先主到夏口,先主谓亮曰:‘今者之计,宜远自寄,与曹氏连和,且欲观时变。’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如其不然,事至而虑之,则难图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这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并提出了占据荆州和益州的战略建议,强调了这两个地方的地势重要性,即“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这里的描述实际上就是对“龙蟠虎踞”的生动诠释,展现了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