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是干什么用的】“三方协议”是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个重要文件。它通常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共同签署,用于明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意向以及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管理。下面将从定义、作用、适用对象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更直观地展示。
一、
1. 什么是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由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方签订的一种就业意向协议。它不是劳动合同,但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依据。
2. 三方协议的作用
- 明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意向;
- 作为学校办理派遣手续的依据;
- 在毕业生未正式入职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 有助于防止“黑中介”或虚假招聘行为。
3. 适用对象
主要适用于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订。
4. 签订流程
一般流程为:学生填写信息 → 用人单位盖章 → 学校审核盖章 → 双方留存。
5. 注意事项
- 协议内容要仔细阅读,尤其是违约条款;
- 不可随意涂改,否则可能无效;
- 签署后需妥善保管,避免遗失;
- 一旦签约,不能随意解除,除非有特殊情况。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三方协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
签订主体 | 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 |
性质 | 就业意向协议,非正式劳动合同 |
作用 | 明确就业意向、学校派遣依据、保障毕业生权益 |
适用对象 | 应届毕业生 |
签订流程 | 填写信息 → 用人单位盖章 → 学校审核盖章 |
注意事项 | 仔细阅读条款、不可随意涂改、妥善保管、违约需谨慎 |
三、结语
三方协议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既是学校管理就业数据的工具,也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在签订前,务必了解协议内容,避免因不了解条款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建议在签订前咨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法律顾问,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