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均衡产出名词解释经济学(均衡产出名词解释)

2023-09-16 03:42:38 来源: 用户: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均衡产出名词解释经济学,均衡产出名词解释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没有政府,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和企业部门(制造商)。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

2、 也就是说,它不随利率和产出而变化。这种简单的经济关系被称为两部门经济。

3、 假设无论需求是什么,经济和社会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当社会总需求发生变化时,只会引起产出和收入的变化,使供求相等,不会引起价格变化。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利用闲置资源,增加生产。

4、 在不提高资源价格的情况下,使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基本保持不变。

5、 经济和社会产出或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化的情况。当产量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的生产就会稳定下来。

6、 均衡产量的公式表示为:y=c i。

7、 y、C、I分别代表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实际投资。c和I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的消费和投资,即愿意消费和投资的金额,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的实际消费和投资。

8、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一致的产出,即经济和社会收入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从均衡产出的概念可以看出,增加均衡产出的关键是增加总需求,因为均衡产出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或总支出。

9、 投资等于储蓄,这意味着如果经济要达到平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两者相等,收益才均衡。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得到的实际数字,所以必须相等。

以上就是均衡产出名词解释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