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以房养老政策解读(以房养老)

2023-09-14 21:23:00 来源: 用户: 

你们好,最近小时发现有诸多的小伙伴们对于以房养老政策解读,以房养老这个问题都颇为感兴趣的,今天小活为大家梳理了下,一起往下看看吧。

1、 关键词:高租金养老

2、 上海从2007年开始酝酿“以房养老”,但实施6年只有6个案例成功。和孩子意见不合,家族传承观念都是以房养老反抗。在上海,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尝试“以房养老”,即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

3、 住有租金的养老院,死后把房子留给后代。

4、 与此同时,上海的老龄化和养老问题近年来越来越严重。9月18日,上海市人大听取审议了上海市政府关于老龄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其中显示,预计到2015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35万人。

5、 30%的户籍人口。

6、 “租房养老”是当地更多老人能够接受的方式。

7、 在上海普陀区的一家养老院,刘阿婆住的是双套房,基本月费4000元。刘阿婆是典型的“租房养老”群体。刘阿婆说:“租出去住养老院挺轻松的,有时候还能给孙子一点零花钱。

8、 “刘阿婆每月退休金2000多元,市区一套房子每月租金3500元。这两笔钱加在一起是5500元,足够支付入住养老院的费用。

9、 很多老人愿意尝试这种“租房养老”的方式,出钱办养老院,把房子留给后代。但选择这种养老方式的老人,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愿意在养老院度过晚年。一般都是妻子去世了,需要有人帮他们解决孤独。

10、 关键词:城市污染,安静的郊区

11、 “以大换小”也是很多老人喜欢的“以房养老”方法。

12、 这种方式有点麻烦,但是选择比较多。比如同一地段,把原来的两室一厅换成两室一厅,一个自住,一个出租,减少自己的居住面积来换取养老;或者把市区的一套房子换成郊区的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

13、 在赚取稳定养老金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更安静的郊区环境;也可以把位于市中心的房子置换到郊区,或者把自己不需要的大房子卖掉,买个小一点的房子,把置换得到的差价作为以后养老的补充。

14、 北京西城区的曹先生原本住在西四区,属于北京市中心,毗邻北京市多所重点幼儿园和小学。还是繁华的商业区,但是附近没有大型的公园设施,比较嘈杂,空气也不好。曹先生和他的妻子退休后,

15、 因为不用考虑孙子上学的问题,也厌倦了周围的环境,希望能搬到一个美丽安静的地方安度晚年。

16、 曹先生住的西四区的房子是“学区房”。房子虽然旧,但价格一直很高,目前每平方米6万元左右。曹先生在顺义森林公园附近找到了一套新的商品房,价格大概是25000元每平米。经过家庭协商,

17、 最后,曹先生夫妇把自己60平米的老房子卖了,换来了森林公园附近100平米的新房,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获得了一大笔差价作为老两口的养老基金。在这一买一卖中,中介至少赚了5万元,

18、 但最后的结果还是让曹先生很满意。

19、 关键词:老年社区交友

20、 除了“租房养老”、“以大换小”,也有更多“勇敢”的老人尝试“卖房养老”。与狭义上的“以房养老”不同,这些老人并没有采用反向抵押的方式,而是一次性将房子卖掉,然后搬到专门的养老社区居住。

21、 未来几年,养老服务业所涉及的养老医疗、地产、服务甚至金融业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养老也将成为投资热点,其中,以养老社区开发运营为主的养老地产最为集中。

22、 这一领域的活跃投资者包括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地产商、保险公司、境内外财务投资者等。

23、 2008年5月,上海的王阿婆和老伴卖掉了位于川沙三室一厅的房子,搬进了新建的某养老社区,还将户口也随之迁了过去。王阿婆和老伴“卖房养老”的决定并没有遭到子女的反对。王阿婆和爱人膝下有两个子女,

24、 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南京,无法随时照应老人。但是,选择哪个养老院度过余生是两个人最纠结的。王阿婆和老伴探访过上海多个养老院,均不满意。毕竟卖房几乎是赌上了毕生的积蓄,他们担心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25、 令王阿婆开始关注到养老社区的契机,是她的几个朋友率先住到了某养老社区,这让王阿婆开始心动。不过当时他们决定卖掉房子时,家人也有所担心:老年社区里住的都是老人,生活会不会没有生气?有人过世生病,

26、 老人的情绪会不会受到影响?王阿婆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养老。居住几年之后,她越来越相信,这里是一个可以走到人生终点的家。去年秋天,王阿婆的老伴突然发病,她连忙打电话给社区里的她的“秘书”小朱,

27、 老人得到了及时抢救。而今,住在养老社区里的王阿婆不仅有以前的同学、朋友,还交了很多新朋友,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28、 关键词:退休金微薄孤寡老人

29、 2012年4月,南京市提出,要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开展“以房养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南京的老龄化程度要高过全国平均水平。

30、 截至2011年年底南京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已达111.16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20%,而江苏全省老龄化率为17%,全国是13.3%。“十二五”期间,南京老年人口年均增长7万人以上,

31、 年均增长率高达5.36%。南京正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发展压力,急需多样化的养老模式。

32、 南京的“以房养老”模式无疑走在了政策的前面。尽管业务开展数量还不算多,但确实解决了一些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并为其他城市建立了模板。明年若开始试点,

33、 南京的“以房养老”应该可以提供相关经验供其他城市借鉴。

34、 在南京,有些养老金微薄的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已经开始尝试用房子换取养老金和养老服务。2005年,南京汤山的“温泉留园”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养老模式。按照留园的公寓规定,

35、 拥有本市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年龄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可自愿将房产抵押给留园,经公证后入住留园,终身免交一切费用。老人去世后,房屋产权归养老院所有。

36、 令人遗憾的是,“留园”的试水效果并不如开始设想般理想。曾经一度关注该项目的张阿姨透露,该项目的设想很好,但是没有政府机构和大银行“撑腰”,她不敢把毕生积蓄买下的房产就这样按揭出去。但张阿姨也表示,

37、 假如国家未来出台政策,她会把这种“倒按揭”作为其养老的首选。

38、 关键词:高房价地区非独生子女遗产分配

39、 针对国务院提出试点“以房养老”政策,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在9月13日表示,北京市即将出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相关27个政府部门将“协同作战”,

40、 合力应对首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41、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透露,2013年已经将养老服务设施的土地供应纳入北京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按照计划,北京市全年将提供100公顷的建设用地,供多方建设养老机构;长期在北京市居住的外埠老人,

42、 有望和北京市老人一样享受各种优待措施,免费乘公交、逛公园;政府将大力解决居家养老政策保障和支持——按照北京市的养老格局规划,90%老人要居家养老,6%的老人通过社区照料享受养老服务。

43、 北京市还计划设立为期5年的养老服务发展基金,每年筹集50亿元资金。

44、 许多年龄在40岁左右的非独生子女北京市民都表示支持,他们认为,未来“以房养老”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出,可以使老人的晚年生活不会太辛苦,老人过世后的子女遗产分配纠纷也会减少。

45、 家住丰台区的牛女士谈到,她现在和老公因为要更方便地照顾年幼的女儿,一起住在自己父母家,老公家并没有提供住房。其老公还有一个弟弟,现已结婚住在牛女士的婆婆家。牛女士的公公已去世,

46、 婆婆拿着不够在北京生活的退休金。如果就以当前模式养老,牛女士认为,自己和老公在将来不会获得房产,家庭纠纷也会随之产生。她认为,如果老公的母亲采取反按揭模式,

47、 或者通过卖房养老、置换房屋等其他“以房养老”的方式来规划,不但可以生活得更好,过世后还可将剩余房款平均分配给其老公和弟弟。

以上就是以房养老这篇文章的一些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